7月11日至13日,第六届无线光通信理论与组网技术论坛在桂林电子科技大学花江校区隆重举行。本次论坛由桂林电子科技大学主办,长春理工大学、西安理工大学以及认知无线电与信息处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协办,旨在为无线光通信领域专家、学者和工程技术人员搭建共享科研成果、交流前沿技术、把握学术发展趋势的高水平学术平台。

无线光通信技术凭借其高速、大容量、低延迟以及高安全性等显著优势,为解决当前通信网络所面临的瓶颈与挑战提供了新的突破。作为推动通信网络朝着智能化、高效化和可靠化方向发展的关键力量,无线光通信已经成为未来通信体系的重要支撑。此次论坛诚邀来自无线光通信领域的高校、科研机构及相关企业的专家学者积极参与,共同探讨技术前沿与发展趋势。

在论坛期间,兰州理工大学计智学院无线光通信与传感技术团队的教师们作了精彩的学术报告。王惠琴教授在《Optical 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 with Differential Index Modulation》报告中,详细介绍了OOFDM系统中的差分索引调制方案,通过结合时频弥散矩阵、莱默码索引映射和差分运算,从而避免信道估计。曹明华教授在《激光雷达通信感知一体化系统》报告中,展示了基于Flash激光雷达平台的融合ACO-OFDM与线性调频的通感传一体化系统设计,并提出Bi-LSTM-Transformer算法,提升了复杂环境下的系统性能。彭清斌教师在《基于差分混沌移位键控的光正交频分复用索引调制研究》报告中,探讨了差分混沌移位键控(DCSK)调制技术在OOFDM系统中的应用。

在论坛期间,兰州理工大学计智学院无线光通信与传感技术团队的博士生们同样作了精彩的学术报告。博士生陈轩在《无线光通信中的FBMC索引调制》报告中,介绍了将索引调制与滤波器组多载波技术相结合的新型调制方案,并设计了低复杂度的FBMCFormer信号检测器。博士生唐崎涵在报告《Space-Time-Frequency Index Modulation in Optical Wireless Communications》中分享了一种多维度的空-时-频索引移位键控方案,改善了无线光通信中单一资源维度索引调制传输速率不足的问题。博士生王真在《Optical Orthogonal Time Frequency Space with Enhanced Joint Delay-Doppler Index Modulation》报告中,针对OOTFS联合时延-多普勒索引调制系统中存在的频谱效率低和实现复杂度高等问题,提出了基于离散Zak变换的增强型系统。

在论坛期间,兰州理工大学计智学院无线光通信与传感技术团队的硕士生张世渊和宁城也分别作了学术报告。硕士生张世渊在《IAPO-ELM神经网络支持下的室内可见光定位方法》报告中,针对传统室内可见光定位精度低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改进北极海鹦搜索算法优化的极限学习机方法,并结合加权K近邻算法,成功实现了低延时、高精度的定位,满足多场景需求。硕士生宁城在《FTN-MIMO无线光通信中的深度学习端到端系统设计》报告中针对无线光FTN-MIMO系统中的复杂干扰问题提出了一种解决方案,通过引入LSIM-ReNet自编码器,有效消除了干扰。此外,博士生王真、陈轩、硕士生张世渊,荣获“最佳学生报告奖”。

第六届无线光通信理论与组网技术论坛为我院师生提供了与国内外学术前沿深入对接的宝贵机会,不仅促进了学术思想的碰撞与交流,也进一步增强了我院在无线光通信与网络技术领域的学术影响力。学院将继续鼓励师生积极参与学术论坛,开拓研究视野,深化科研合作,以推动更多高水平科研成果的实现。(图/文:王惠琴;初审:张玺君;终审:郭备)